不少歷史讀物、人物傳記在涉及‘五一口號’后一些民主人士的經歷時,經常用‘北上解放區,籌建新政協’一筆帶過。這句話的背后,其實包含一段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的歷史進程?!苯?,中國政協文史館原研究員劉仰東接受“統戰新語”專訪,分享自己與同事李紅梅合著非虛構紀實作品《向北方》的經歷。
《向北方》全景式描寫了中共香港分局、華潤公司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和部署,歷時一年,接送大批民主人士從香港北上解放區的過程。書中披露大量相關回憶錄、日記等原始資料留下的歷史細節,讀來猶如親歷。
新中國成立前夕,涓泉歸海,風平浪靜有時,風高浪急有時。不變的是,中共黨員和民主人士始終風雨同舟。
“這是一個很大的統戰工程”
“這段歷史在時間上與解放戰爭并行,構成了事實上的另一條戰線。但相關歷史讀物的關注點多在解放戰爭(如三大戰役等)的進程上,對‘北上’這段歷史或一帶而過,或根本不涉及,留下不少史實上的空白。民主人士北上,事關新政協會議的召開、新中國的誕生,是一段重大歷史進程,并非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苯?,劉仰東向記者講述《向北方》的創作緣起。
2016年,中國政協文史館啟動“民主人士北上、新政協籌備會及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文史項目(以下簡稱“北上”項目)。相關成果在2018年舉辦的《大道同行——從“五一口號”到協商建國重要史事回顧展》中亮相。展覽中許多首次披露的史料,讓這段歷史引起了大量觀眾的關注。作為展覽主創人員,李紅梅和劉仰東連續合作了兩本書,一本是《人民政協誕生實錄》,另一本便是《向北方》。
“民主人士分20多批次從香港乘船北上解放區,歷時整整一年,這是一個很大的統戰工程?!眲⒀鰱|說,因為是秘密出行,當時留下的原始資料不多,不少親歷者是在晚年回首往事時有所提及。
劉仰東和同事在調研中收集到相關檔案文獻、日記、回憶錄等大量一手資料,也采訪了一些當事人,如參與護送李濟深上船的楊奇、在萊陽三里莊家中接待柳亞子夫婦留宿的“馬大姐”、參與護送楚圖南等從天津到華北解放區的劉焱等。
“北上”項目啟動時,當事人或親歷者已寥寥無幾,且都年逾九旬,劉仰東深感“搶救史料”之緊迫。
親歷者在晚年回憶這段歷史,由于時隔日久,難免出現差錯。對同一歷史細節,可能出現不同的說法。作者在寫作時只能交叉查證,細心甄別。劉仰東遺憾于一些重要史料難以查詢,無法定論,只能期待更多史料的披露,以形成更多的研究成果。
李濟深、黃炎培的“金蟬脫殼”
《向北方》于2021年首次出版,研究者認為其有存史資政的學術價值,歷史愛好者則感慨:“如果書中故事拍成電影,可謂一部緊張刺激的大片?!?/span>
在作者筆下,中共中央領導人運籌帷幄,香港分局巧妙部署,民主人士積極配合,每一次登船行動都計劃周詳,環環相扣,如同一場不見硝煙的戰斗。
比如李濟深借圣誕節假期在家大宴賓客,一招“金蟬脫殼”突破了國民黨特務和港英當局的雙重監視,秘密登上蘇聯貨船,與章乃器、茅盾、彭澤民等同行北上。
兩個月后,黃炎培也通過“金蟬脫殼”的方式離開受嚴密監視的上海寓所。他“大宴賓客三天”麻痹特務,又佯裝去永安百貨商場購物,“前門入,邊門出”,換車直奔碼頭,“由中共同志陪同”乘船赴港。
從1948年至1949年,香港分局共組織接送20多批次、1000多人從香港秘密北上解放區,其中包括350多位民主人士。
劉仰東記得2017年春天在廣州采訪楊奇時,95歲的楊老形容這段歷程是“奇跡”,并感慨:“如果沒有‘北上’這段歷史,就不會有后來各界人士濟濟一堂的政協會議?!?/span>
中共黨員和民主人士“風雨同舟”
《向北方》一書呈現的豐富歷史細節以及對史實的系統性梳理,為歷史的拼圖補上珍貴一角。
翻閱這段歷史,劉仰東深有感觸,香港分局和華潤公司執行這么多次秘密行動的任務,竟無一次出現差錯。任務“零失敗”背后,中共方面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且不論登船前與特務斗智斗勇的過程,就算順利上船,10多天的海上航行也充滿了不確定因素。第一批北上民主人士確定名單和方案后,正趕上馮玉祥乘蘇聯客輪從美國回國途中遇難。消息傳來,周恩來從西柏坡緊急致電香港分局,要求壓縮人員,確保安全。
每批民主人士北上,都有中共黨員陪同?!爸泄埠透髅裰鼽h派‘風雨同舟’,不只是一種寓意,也是一個事實?!眲⒀鰱|說。前兩批北上人士都在臺灣海峽遭遇強臺風,不僅驚動了香港分局和華潤公司的中共負責人,也驚動了西柏坡的中共中央領導人。好在最終都化險為夷,民主人士順利到達解放區。
中共確定的第一批北上名單只有4位民主人士,陪同的中共黨員是章漢夫。長途旅程枯燥乏味,章漢夫卻很會活躍氣氛,他將同船的12位乘客稱為“十二仙團”,還在中秋節這天辦了一臺“神仙晚會”,每人都要出節目,沈鈞儒打了一套太極拳。蔡廷鍇則一展廚藝,把蘇聯人殺豬加菜時準備扔掉的豬肚腸做成粵菜,贏得一片好評。
“它的重要性怎么強調都不為過”
第二批北上的民主人士增至十余人,船上的中共黨員是香港分局統戰委書記連貫。這批乘客里,郭沫若與馬敘倫、丘哲頻頻寫詩唱和,郭沫若的詩中還記錄下“撲克投機巧、咖啡笑語喧”的歡樂時光。魯迅之子周海嬰臨行前省下買棉衣的錢買來一架相機,為同船民主人士拍照,留下不少珍貴史料。
1948年11月底,馬敘倫、郭沫若、許廣平等民主人士從香港北上時在“華中號”上合影,拍攝者正是周海嬰。資料圖片
說到船上的氣氛,劉仰東認為“最有故事”的是柳亞子、陳叔通、包達三、鄭振鐸、馬寅初、葉圣陶、曹禺等20多位民主人士組團的“知北游”(來自葉圣陶出的謎語:我們一批人乘船趕路——打《莊子》一篇名,葉解釋此處“知”即知識分子)。一行人在船上共度6日,開船后第一時間啟動喝酒、搓麻、下棋、打撲克、賦詩、拍照等活動,第二天開始每天開晚會,陳叔通講“民國成立時掌故”,柳亞子談“民初革命”,王蕓生講宋子文的“洋奴態度”,包達三談“蔣介石瑣事”,葉圣陶唱昆曲……
某日晚會結束,大家合唱抗戰歌曲《義勇軍進行曲》。半年后,這首歌曲被第一屆政協全體會議確定為代國歌?!按铣鱿f會議的十幾位民主人士想必都投了贊成票”,劉仰東在書中寫道。
“國旗、國歌、國徽,新政協的召開,新中國的誕生,都與‘五一口號’息息相關?!眲⒀鰱|說,“但現在提到‘五一口號’,也許還有人以為是單純慶祝國際勞動節的口號,這與‘五一口號’應有的公眾認知度尚有很大差距。其實在中共黨史,共和國史,統一戰線史上,‘五一口號’的重要性無論怎么強調都不為過?!?/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