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晉江和廣東潮南相隔300公里。這兩個處于閩粵經濟走廊的特色縣域,以民營經濟活躍著稱。
晉江,中國百強縣排名第四,早在2002年,作為縣域經濟發展典范,“晉江經驗”就為全國所知所學;潮南,2003年始設區。2022年,當潮南GDP超過500億元、規上工業產值跨過1000億元大關時,晉江已分別突破3200億元、7000億元。就經濟體量來說,晉江的“大”和潮南的“小”一目了然。
但,同在海峽西岸經濟圈內、同是紡織服裝產業重鎮、同樣崇信“愛拼才會贏”的創業精神,使得這兩座城市的內涵和氣質尤為相似。
仲春時節,南方日報記者從廣東潮南出發,再探“晉江經驗”。
在潮南面前,晉江是優等生,用福建省兩百分之一的土地,創造了全省十六分之一的GDP。20年來,“晉江經驗”始終勇立潮頭,“創新、創造、創業”成就晉江之“創”。
在晉江身后,潮南是后進生,如何對標先進闖出一片新天地?“闖”之于潮南而言,則是“闖將、闖勁、闖關”。
走讀在晉江、潮南兩城,我們一直在探尋:如何以晉江之“創”觀照潮南之“闖”?這既是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升階,也是為新征程上高質量發展探路再闖關。
實體經濟要“立得住”“叫得響”
“暴漲的訂單,熱鬧的工地”,以此來形容潮南、晉江今年開年以來的經濟場景恰如其分。
3月27日,提及產業訂單時,潮南區工業與信息化局副局長林存華頗為激動,“沒想到,一開年不少企業接單已經超負荷”。
在晉江,實體經濟同樣熱氣騰騰:利郎制造工業園內,一臺臺縫紉機高速運轉,墻上LED屏的實時產量數據飛快跳躍;在新智造產業園、英林時尚服飾產業園、內坑鎮品牌工業城等園區,車輛穿梭不停,工人施工作業忙……
堅定不移發展實體經濟,是“晉江經驗”最鮮明的特色,晉江也因此成為全國重要的民生產品制造基地,涌現出安踏、恒安、利郎等一大批在國內外“立得住、叫得響”的民營企業,上市企業51家,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縣域發展路子。
“完整的產業鏈是晉江實體經濟的優勢所在?!睍x江市工業與信息化局副局長陳連智說,目前晉江形成了鞋服、紡織、食品、建材等產業集群,規上工業產值突破7000億元,背后支撐的是系統、完整的產業供應鏈體系。
和晉江一樣,潮南的實體經濟起步早、民營經濟活躍,全國80%的家居服、40%的女性內衣、35%的面輔料產品都是由潮南制造,擁有“中國家居服名鎮”“中國針織名鎮”“中國內衣名鎮”三張國家級名片及洪興、安之伴、欣薇爾等76家龍頭企業,正向千億級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的目標沖刺。
而在向強向優的路上,潮南紡織服裝產業被晉江拉開了差距。
“雖然潮南家居服和內衣市場份額大,但企業品牌知名度還是不高,名牌還不夠響?!背蹦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水雄坦言,長期以來,潮南企業重生產、輕品牌的現象普遍存在,造成流通環節賺不到錢、轉型壓力大的發展困局。
陳水雄認為,小城市如果沒能形成高知名度的品牌產業,上下游企業就會被大城市“虹吸”走。為此,潮南將在打造千億級紡織服裝產業這盤大棋上建成中國家居服采購基地,打造現代紡織服裝產業鏈、供應鏈樞紐。
創新驅動“鏈條競合” “畝產值論英雄”
從小作坊到大工廠,再到現代企業,晉江、潮南兩地民企不斷做大做強,都離不開創新驅動。
在科研方面,晉江展現“大手筆”。近10年來,晉江投入技術改造資金1800多億元,引進9個國家級科研機構、4所高校,眾多企業建立了實驗室、研發中心,科技創新、數智轉型成為核心發展戰略,數字經濟規模占GDP一半以上。
雖說比不上晉江的“大手筆”,但潮南的企業也是敢闖敢干,不甘人后,不斷投入產品研發。
作為中國家居服行業第一股,2022年5月,廣東洪興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攜手廣州檢驗檢測認證集團、廣州廣檢紡織服裝服飾檢測研究院等發布高品質家居服團體標準,引領國內家居服產品向高品質發展。
車間之外,另一場創新也在上演——“以畝產值論英雄”。2021年11月,晉江市創新啟動經濟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機制改革,標準化整合全市14個工業園區,構筑“優勢產業承載+高新產業培育+科技創新支撐+開放經濟實驗”的現代園區矩陣,規上企業入園率從29.8%提高到41.9%,有效促進產業集聚。
在推動產業集聚上,潮南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關停印染企業181家,讓擬保留企業“棄污入園”。紡織印染環保綜合處理中心建成使用后,目前已投產企業107家,在建企業24家,園區初步形成了從紡紗、織布到印染、服裝的產業鏈條,帶動印染助劑、倉儲物流、精細化工等相關配套產業,2022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20.73億元,同比增長45.95%。
實際上,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晉江的線,潮南的布”為許多業內人士認可,兩地均已建立起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及優勢集群,產業鏈互有薄弱環節,給產業帶來“鏈條競合”的機遇。
就在3月24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潮汕國際紡織服裝博覽會上,晉江市英林鎮紡織服裝產業集群與汕頭紡織服裝產業達成30億元的面料采購簽約,比去年增加10億元。
“汕頭具備強大而完善的彈性面料開發優勢,對英林的產業有很好的強鏈補鏈作用?!庇⒘宙側舜蟾敝飨治纳姓J為,晉江是中國三大泳裝生產基地之一,汕頭是國內最大的內衣家居服生產基地,兩地產業互補,融合發展潛力巨大。
政企互動讓企業“留得住,辦得好”
在晉江,聽到最多的是“不叫不到、隨叫隨到、說到做到、服務周到”。當地不少干部告訴記者,這是廣為人知的“四到”理念,是晉江鍛造營商環境長板、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縮影。
“良好的政企互動,是‘晉江經驗’的精髓之一?!睍x江市商務局黨組成員肖芳族表示,親清的政商關系是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法寶”,晉江一直有這個底蘊和傳統。
2022年3月,在疫情緊張的時候,晉江黨委、政府展現出非凡魄力,及時出臺訂貨會疫情防控工作導則,組建工作服務專班,全過程、全流程指導安踏、利郎等品牌鞋服企業舉辦訂貨會,穩定市場訂單。肖芳族說:“一條條接地氣、操作性強的導則,向社會傳達政府的擔當、對企業負責的態度和對實體經濟的支持?!?/span>
良好的政企互動還體現在產業扶持上。占地9300畝的晉江國際鞋紡城立足于做強產業集群支撐,帶動“產、城、人”融合發展,配套齊全、功能完善、輻射能力更強、扶持政策更優,“就是為了留住產業的根,打造搬不走的產業優勢?!睍x江鞋紡城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陳建輝說。
晉江積極推動“以產聚人興城 以城留人促產”。在晉江200多萬常住人口中,有一半是新晉江人,最長可同等享受12年的免費教育?!俺鞘械母偁?,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眱瓤渔傛傞L施榮進說,正在打造的內坑鎮品牌工業城,把醫院和學校列入規劃建設中,留人、留企、留產業。
設區20年之際,潮南迸發出新的“闖勁”,把優化營商環境列為“頭號工程”,實施首交責任制、一站式代辦等措施,決心治好營商環境頑疾。
“推行全流程代辦機制,讓企業‘一次都不用跑’?!背蹦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局長鄭樹源說,去年以來,潮南已代辦了8個項目,有效加快項目落地。
在“治”上下功夫,潮南把目光放在規范涉企檢查行為上,明確要求實行報備制度?!捌髽I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我們要讓企業留得住、辦得好?!标惖赕傸h委書記陳偉峰表示,該鎮擴大涉企范圍,嚴格做到“無事不擾、有求必應”。
潮南還創新推出服務規上企業的“政企直通卡”,企業法定代表人可憑卡直接與區委書記、區長聯系工作,享受到“規上企業專用便民窗口”優先辦理業務、容缺后補等便利服務,讓企業舒心經營、安心發展。
厚培優質營商環境“土壤”,激發民營經濟活力,這正是“晉江經驗”的啟示和實踐。
評論
在比較中奮進 在奮進中趕超
丁建庭
當前,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倳洀娬{,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
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廣東的基本省情,也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近年來,廣東城鄉區域發展的平衡性不斷提升,但對照總書記的高要求、對照現代化建設的高標準、對照先進兄弟省份的高水平,差距仍比較明顯,亟須加快縣域振興,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向著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為此,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策劃推出“雙城?縣策”全媒體報道,緊密結合“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認真落實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要求,深入廣東各地及福建、浙江、山東等省的相關縣(市、區)開展深調研,對照先進找差距,盯住標桿學經驗,助力推動各縣域在比較中奮進、在奮進中趕超、在趕超中突破。
提起縣域振興,許多人會首先想到“晉江經驗”。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6年7次深入晉江一線,總結并提出了“晉江經驗”,成為引領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與晉江相隔300公里的廣東潮南,同處沿海經濟帶,同在海峽西岸經濟區,同以民營經濟活躍著稱,同是紡織服裝產業重鎮,但經濟總量卻不到晉江的六分之一。晉江何以成為樣板?潮南又該向晉江學習什么?近期,南方日報調研組走進晉江和潮南,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在走訪中學習體悟“晉江經驗”,綜合研判、辯證分析差距和不足,探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密碼,以期潮南發展實現快速躍升,和晉江雙城聯動、比翼雙飛。
“晉江經驗”發端于民營經濟,最為鮮明的特色就是牢牢抓住實體經濟發展不放松。2022年,晉江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7000億元,上市企業51家,擁有安踏、恒安、利郎等一大批知名大企業,走出了一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與晉江相比,潮南同樣重視實體經濟發展,“全國80%的家居服、40%的女性內衣以及35%的面輔料產品都是由潮南制造”;同樣重視創新驅動發展,“潮南的企業也是敢闖敢干,不甘人后,不斷投入產品研發創新”;同樣重視營商環境改善,“推行全流程代辦機制,讓企業‘一次都不用跑’”??梢哉f,潮南已經深得“晉江經驗”的精髓,現在的差距不在認識上,而在程度和水平上。只要繼續守住實體經濟“看家寶”,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在做強做優企業、推進科技創新、優化營商環境上下更大功夫,潮南就一定能不斷縮小差距,迎頭趕上,成為“晉江經驗”的重要踐行地。
知不足而奮進,望遠山而力行。雙城深調研,比較只是方法,為的是看清問題、找到癥結,進而取長補短、互促互進,在創先爭優、苦干實干中共同推進現代化建設。
專家論鑒
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學習晉江,共建共享優良的產業生態
廣東汕頭紡織服裝產業與晉江的服裝制鞋產業幾乎是同時起步。發展到今天,潮南紡織服裝產業鏈仍存在各鏈節間聯系薄弱,協同發展水平不高,呈粗放生長狀態。
與晉江的產業相比,潮南紡織服裝產業最大短板在產業生態上。晉江產業強,不單交通物流等有形通道通暢,信息網絡、電商等無形通道也很通暢;晉江除了有大量中小微企業鋪天蓋地,更有一批上市公司、品牌企業頂天立地;晉江的創業創新環境和城市人居環境不斷改善,留得住、用得好研發人才和經理人才,已經形成內生的自我研發創新能力;晉江一直將建設新型服務型政府作為政府職能再造的目標。
建議潮南學晉江,黨政領導、政府各部門要帶頭學習領會“晉江經驗”提出的“六個始終堅持”和“處理好五大關系”,帶領和發動潮南的企業家、員工和廣大群眾逐條比照,提出更有針對性的共建共享優良產業生態的對策舉措。
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王藝明:把政府引導和市場導向結合起來
晉江在一開始也是比較落后、比較貧窮,而晉江靠自主能力在改革開放中實現了現代化,這與中國在世界范圍內的情況有很大的相似性?!皶x江經驗”是與時俱進的,它總是不斷地自我突破、自我超越,愈益彰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生機和活力,這來自于獨具特色的創業創新生態,與市場經濟有著天然的、動態的親和力,來自于符合中國特色的縣域經濟發展條件和發展規律。
潮南要發展好縣域經濟,實現轉型升級,就必須堅持打牢實體經濟這一發展根基。要把政府引導和市場導向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對產業發展方向做出科學決策;發揮汕頭大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化學與精細化工廣東省實驗室等創新平臺作用,搭建“政產學研金”合作平臺,在此基礎上培育特色產業、壯大骨干企業,實現傳統產業做優、優勢產業做強、特色產業做大,從而增強縣域經濟的整體競爭力。